參考文獻
[1] 宋述勇,張永春,張悅,等. 光纖保護通信淺析[J].山西電力,2007(3) :46-48.
[2] 王芊,劉國偉. 光纖差動保護的導引線接口裝置[J].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,2009,37(12) :86-88.
[3] 安玉紅,苗國英,常輝. 輸電線路縱聯保護方式比較分析[J]. 供用電,2004,21(5) :26-28.
[4] 莊紅山,張路,南東亮,等. 縱聯保護對光纖通道適應性的研究[J]. 電工電氣,2019(10) :20-24.
[5] 張福智,楊志偉. 導引線方向縱聯保護在企業自備電網中的應用[J]. 科技信息,2008(26) :305.
[6] 鄔競. 縱聯保護方式比較分析[J] . 湖南電力,2003,23(1) :58-61.
[7] 孫剛. 導引線縱差保護拒動解析[J] . 電工技術,2003(8) :15-16.
[8] 雷宇. 光纖縱聯距離保護收發信回路異常分析與整改[J]. 電工技術,2018(22) :65-66.
[9] 張彥博,樊肖良. 線路縱聯保護通道的維護[J] .電世界,2015,56(7) :26-29.
[10] 趙本水,張瑋,李磊. 一種提高縱聯保護通道可靠性的技術方案[J] . 齊魯工業大學學報,2017,31(4) :34-38.
[11] 陳曉東. 電磁場感應和地電位升高對導引線保護的影響[J].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,2000,31(1) :56-59.
[12] 毛慶漢. 一起導引線縱差保護拒動事故的分析和處理[J]. 電工技術雜志,2002(4) :49-51.
[13] 王勇,田魏,蘆青海,等. 一起感應電壓引發的人身傷害事故分析[J]. 電世界,2019,60(9) :19-20.
[14] 黃景光,羅亭然,趙嬌嬌,等. 多端縱聯差動保護突變量數據自愈同步算法[J] .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,2019,31(9) :66-71.
[15] 金華鋒,葉紅兵,凌昉,等. 復用通道誤碼和延時對線路縱差保護的影響[J] . 電力系統自動化,2005,29(21) :63-66.
[16] 劉萍,張艷霞,郭駿,等. 基于線性插值的異常采樣值實時辨識方法[J] . 天津理工大學學報,2015,31(4) :5-8.
[17] 羅曉宇,王秀梅. 數字式縱聯電流差動保護算法同步策略探討[J]. 電力自動化設備,2006,26(7) :90-94.
[18] 王芊,金華鋒,石鐵洪,等. 用于差動保護的 E1 速率通信接口[J] . 電力系統自動化,2003,27(7) :55-57.
[19] 廖能,周明平,李翔.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高精度采樣值同步技術方案研究[J]. 機電信息,2018(30) :20-21.
[20] 易炳星,劉彪,袁建黨,等. 縱聯保護通道的檢查及異常處理方法[J]. 中國化工貿易,2014(1) :39.